010-51266607 中文 | EN 导航
zhongzhou dynamic 中洲动态
主页 > 中洲所协办“数字法学学科发展论坛”在北京工商大学顺利召开

中洲所协办“数字法学学科发展论坛”在北京工商大学顺利召开

来源:原创2024/10/30

2024年10月19日,由北京市中洲律师事务所协办的“数字法学学科发展论坛”于北京工商大学召开。本会议作为“全球商科数字化教育大会”以“数字法学学科发展”为主题的分论坛,围绕“数字法治与全球治理”“人工智能与全球治理”等会议主题展开。北京工商大学作为主办方邀请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物资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北京互联网法院、快手科技等实务界嘉宾参会发言,就数字时代对法治人才的特别需求、面临的挑战、创新方法与思路等问题交流研讨。开幕式由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陈敦主持。

1.jpg

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 宋晓欣

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宋晓欣致辞,期望通过大会及本论坛的圆满举办推动数字法学学科的发展,并向与会嘉宾表达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2.jpg北京市中洲律师事务所主任 周胜

中洲所主任周胜致辞,就中洲所三十年发展历程、AI与数据法律服务团队、“数据合规研究中心”合作成果、个人对论坛主题的见解四个方面,围绕数字法学创新与发展进行深入分享。

中洲所作为成立于1993年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紧跟数字时代发展需要,组建AI与数据法律服务团队,专注于研究与应对数据保护、隐私安全、合规性审查、数据跨境、数据产品交易、数据资产评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等方面前沿法律问题。该团队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和推广,并通过公众号平台“中洲智法汇”发布团队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推动AI与数据法律服务的行业发展。

中洲所与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联合成立“数据合规研究中心”,在数据资产入表与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方面现已取得显著的合作成果。在数据资产入表领域,研究中心通过法律尽职调查等,帮助企业梳理数据资产来源及其合法性、界定权属、评估价值等,为企业的数据资产入表提供合规保障。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领域,研究中心积极响应、解读国家政策法规并指导、落实于企业,为企业参与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合规运营提供风险评估与防控建议等,为企业稳健运营保驾护航。“数据合规研究中心”与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化妆品产业分会等行业协会展开座谈与调研,了解行业发展现状、识别行业内企业在数据合规中的痛点,帮助企业增强合规能力、构建合规体系。研究中心将继续深化数字化合规管理和技术工具的开发,推动跨学科合作,为企业提供智能、高效的数字化法律支持方案,推动中国数字法治的构建与全球数字治理进程中的合规实践。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数字法治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中洲所始终致力于推动法律与技术、法律与行业的融合发展,为企业、为社会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与学界共同探索数字法学的未来,助力全球治理的进步。

会议主题一“数字法治与全球治理”

北京工商大学全球治理与数字法治研究院院长佟丽华以“数字时代全球治理与法治变革”为题发言,他指出应重视数字平台介入国家治理乃至全球治理的客观事实,并就平台数字权力和用户权利的平衡、司法助力人工智能法治规则建立、数字平台流量管理与规范等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赵瑞罡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司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发言,他以首例涉人工智能纠纷案为切入点,指出并分析当下及未来司法需重点关注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并强调应树立“以裁判树规则”的实践理念,推动人工智能法治体系的完善、发展。北京物资学院法学院院长吴长军发表“数字赋能法学教育的科学路径”相关见解,倡导从新资源、新环境、新战场、新模式、新机制这“五新”方面科学深化数字法学教育。快手科技副总裁、快手研究院执行院长蔡雄山分享“关于数字法治的几点思考”,指出发展数字法治应当平衡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鼓励制度创新需与包容审慎监管相结合,并为应对数字法治国际化的挑战做好准备等。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会长、北京工商大学吕来明围绕“网络交易平台的认定及责任界定模式”表达见解,应以平台是否进行媒介交易作为认定网络交易平台的核心标准,非网络交易平台也应履行网络交易服务者的共同义务,包括用户身份核验、违法信息治理、知识产权保护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3.jpg北京市中洲律师事务所律师 彭飞

中洲所律师彭飞就“数字法治与全球治理”会议主题作为与谈人发言。在数字时代,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思维方式须紧跟时代变化,面向数字法治与全球治理进行调整、转型。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法律环境的动态变化,律师提供法律服务、帮助客户识别并应对潜在的法律风险应具备对数字技术和新兴行业规定的深刻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境业务日益频繁,各国的法律规则和数字经济监管框架差异巨大,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合规挑战。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在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深入技术与行业、顺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变化,以满足数字法治与全球治理不断发展演进下的法律支持需求。

会议主题二“人工智能与全球治理”

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院长郝敏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人工智能全球监管立法模式探析”为题发言指出,中国在人工智能立法领域已具备先进性与优势,并应继续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主任姚佳围绕“数据权益与人工智能治理”深入探讨数据权利(益)的法律和经济内涵,指出中国在数据产权制度架构中的独特视角,并阐述技术与制度融合以实现数据权利(益)与人工智能治理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陈敦梳理“北京工商大学数字法学学科发展的实践与探索经验”,并就北京工商大学数字法学学科发展未来目标和设想进行展望。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董彪结合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AI换脸软件侵权案对深度合成技术引发的的民事责任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保护肖像权和个人信息权益的裁判思路,并建议进一步强化数字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制度创新。

4.jpg

“数字法学学科发展论坛”深入探讨了数字法学的前沿议题,深化了与会者对相关领域的理解,为数字法学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数字法学融合了法学与科技属性,面对全球数字化浪潮应抓住机遇、直面挑战。中洲所未来将以国际化视野推动法律与科技的协同发展,立足于更好地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战略,加强数字法学学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期待与各界专家学者及从业者携手共同进步。



请扫描二维码,付费后阅读